“对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将会成为评判现代产业人才的重要标准”。
12月8日,科大讯飞副总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方明在2024年海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上做了上述表示,他对第一财经表示,人工智能行业人才缺口巨大,不仅因为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而且人工智能还是一种基础资源和基础能力,可以赋能百业。
“今后所有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都需要大量招聘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的人才,这是三百六十行的需求,可以想象人才缺口有多大。”方明说,产业智能化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从前端产品研发阶段的基础算法、业务建模、工业设计到后端的产品销售、交付运维和客户服务等等,既需要科学家、工程师、设计师,还需要技术操作员、培训交付岗和客户服务人员,背后还需要数学家、美学家、管理学家,人才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对人才培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针对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方明还认为,当前不管是高校还是各个行业对于人工智能价值和应用的认知还不达标。“人工智能远不只是计算机的延伸”,他举例说,今后很多工作岗位的设置在指标要求、能力维度上都需要改变。一些原本只有人能做的传统岗位随着科技发展被AI替代,而数字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新的岗位却未能根据客观需求被及时定义和设置出来。“比如,所有公司都应该设立CQO岗位,即首席提问官,懂得向大模型提问,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用大模型能够理解的提示词描述出来,问计于大模型,从而得到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方明提出,科大讯飞研发的讯飞星火大模型针对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客服和企业管理这六大企业经营关键环节都已有成熟的AI解决方案,企业真正要找的人才是能通过这些智能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的人。
太平洋建设有限公司、苏商集团创始人严介和在上述论坛上对第一财经表示,企业并不缺低端人才,也不缺高学历的人,缺的是拥有高智商和创造力的人。对企业而言,要用好的薪资吸引和留住基层,然后通过内部培养,提拔成中层,高层再从中层优中选优,从而找到“想做事、敢做事、会做事、做成事、不出事”的人才。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也提出,一流的人才需要匹配一流的薪资。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行业往往更能吸引人才。他强调,在大规模经济刺激的时代,切忌再刺激过剩产能。如果还是以GDP论英雄,就容易出现一哄而上的情况,要通过充分的市场化来优胜劣汰,同时让投资者对投资项目的后续承担责任。企业家的思维也要改变——企业规模做大不一定就是好的,做精做细、通过创新做到领先,也可以是一种追求。只有理念和衡量标准变了,才能改变当下的经济现状。
破解教育和人才难题也同样关乎衡量标准。刘科提出,如果衡量的标准是GDP,那每个人就会拼命改善GDP;衡量的标准是考高分,那么人就会变成一个考试机器;如果衡量的标准是独立特行,社会能容纳更多这样的人甚至给予褒奖,人们才会追求创新。
在他看来,中国缺一种CTO文化,这些CTO必须是行业的专家,还必须有足够的领导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又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是极为短缺的,这也是中国发展硬科技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