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智能家居成为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提升点。此次论坛以“新期待新科技新家居”为主题,聚焦智能家居产业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技术,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总裁陈茵在致辞中表示,以新科技赋能好房子,全方位、全配置引领智能家居,提高人居的便捷性、舒适性、安全性,是需要大家携手完成的时代课题。
很早之前,以李光宁为核心的华发集团领导层,就积极响应“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的国家号召,大力实施“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战略和“科技+”战略,已从单一的区域型房地产企业转型为科技、城市、金融三大产业集群齐头并进的综合型企业集团。
今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立了“好房子”的评价标准: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由董事局主席李光宁领衔指挥,华发股份对“好房子”的要素做出了“科技+”引领的定义。
4月13日,华发股份在业内发布“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技术标准。该标准以“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化”(四化)为技术支撑,多方位、多维度将产品与数字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无人机服务等新科技相结合,对未来生活方式进行深度探索与革新,为房地产行业高质量新发展模式和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珠海范本。珠海华发横琴玺、华发湾玺壹号等“好房子”项目集中亮相,标志着“好房子”有了可以落地参考的“珠海样板”。
本次论坛,华发股份在业内率先发布了《科技+好房子产品体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以四化“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化”为纲领,从十五大方面系统化构建了“科技+好房子”技术标准,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再次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是一份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文件。
旗下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联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牵头启动编制全国首个《智能家居技术应用标准》。这一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居住建筑中智能家居的设计与技术应用,增强智慧住宅的场景适用性,提升房屋的安全性、绿色性、舒适性和便利性,为智能家居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华发所具备的“科技”含量,足以匹配这样的一场科技盛会,并能以自身的科技创新发展为论坛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解题思路。
此次论坛汇集来自全国各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家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与行业精英800余人共襄盛事。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参与者能够在此找到合作机会,共同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融合发展。
此次论坛包含了主题演讲、平行论坛、圆桌对话等形式,话题之多元、所涉及产业之广泛,都远超出了“智能家居”的限定范围。作为“东道主”和承办方的华发股份,不仅展现了组织上和统筹上的综合实力,而且也向论坛的企业和嘉宾呈现了城市、产业和人居发展的一个样板。
举办地点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毗邻港澳,是华发集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建共赢粤澳合作的前沿区域。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华发喜来登酒店、华发会展行政公寓、十字门华发商都等一流的配套设施,是华发集团打造的珠海超高水平的城市级配套,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会议、展示、住宿、休闲等综合性服务。
依托华发集团的强大的资源支持,华发股份不仅为论坛提供了高规格的服务,也向全国展现出其城市、产业和生活运营商的综合实力。也只有这样综合型的城市运营商,才能为这样的一个大规模、多元化议题的论坛,提供从会务到实地参观的全流程服务。
此次论坛上,有多家企业展示了最新的智能家居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学者、嘉宾提出了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一个展望。他们指出,技术创新是前提,但后续落地应用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
同济大学教授、住建部智慧城市专委会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委会委员程大章表示,现在智慧建筑里面大量利用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来实现运营管理,实现服务。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全国质标委智能楼宇控制标准工作组组长周小林任务,新一代建筑技术是结合了广义物联网、先进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使我们的建筑控制能够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
诸如种种构想,需要一个像华发股份这样的、具备完整“产学研用”流程体系的企业来共同实现最终的应用落地。
华发集团高质量建设了“1+4+N”科创平台,归集优势资源支撑创新发展,推进“科技+”战略落地,有力赋能业务发展。
其中,“1”是华发集团科技研究院,承担、大数据、云平台等共性平台和综合科技研究,同时整合内外科技资源,推动公司整体科技生态建设;
“4”是“城市、人居生活、金融科技、科技产业”四个板块研究院,聚焦各自行业内的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储备,包括、清洁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智慧楼宇、绿色建筑、金融科技、先进制造、光伏新能源、芯片半导体和生物医药等相关领域;
“N”是指华发集团各业务板块下从事先进领域研究的科技主体,重点聚焦各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突破,在新技术、原生技术等方向进行创新和积累,建设相关科技能力。
依托华发集团科创平台,华发股份以旗下华发人居生活研究院为实体,已经形成了一套从研究到落地完整的运营机制。在这个机制的加持下,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发展论坛不仅是一次会议,更有可能成为一个“技术创新”的发酵地和试验田。(郭嘉峰)